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强基计划”选拔说明

发布日期: 2020-09-10   浏览次数 1793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强基计划”选拔说明


1.哲学专业“强基计划”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哲学专业“强基计划”致力于培养适应当代世界文明发展,担负民族发展的历史使命,适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厚实的哲学基础、宽阔的理论视野、清晰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写作水平、较高的哲学综合素养,同时具有良好潜质的一流人才。

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强基计划学生经审核通过,可直接推荐免试直升研究生。


2.哲学专业“强基计划”的培养特色是什么?

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志在落实中国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贯彻我系“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人才培养理念,践行“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发挥哲学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探索并遵循哲学学科一流人才成长规律。在“导师制、小班化、研究型、国际化”等有效模式基础上,按照“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科学选才鉴才”的要求,逐步建设具有华东师大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哲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高地,形成以“名师—名课—名教材”为特点的一流课程体系,努力培养一批植根中国、面向世界、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特点鲜明的哲学基础学科人才。


3.华东师范大学的哲学学科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1979年建立,至今有四十余年历史,其所依托的哲学学科创立于1950年代,在全国首批设立了中国哲学博士点,哲学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上海市一流专业。中国哲学学科2007年中国哲学入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同时哲学系设立了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类),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哲学B+,在QS世界大学最新一期学科排名中,哲学学科在国内高校(不含港澳台地区)排名第8,在全球排名101-150,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科排名第8,位居前6%之列。


4.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的思想文脉是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科是在众多学界前辈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基础上成长壮大,1955年冯契会同刘佛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二任校长)、周抗(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徐怀启(哈佛大学博士、著名基督教史家)、曾乐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诸先生组建了哲学教研室,著名伦理学家周原冰教授等先后加盟,逐渐形成一支涵盖诸哲学分支学科的师资队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从学术传统上接续中国现代哲学金岳霖-冯契学脉,强调逻辑分析,注重思史统一,致力于会通中西马来推进哲学理论创新。学术奠基人为现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冯契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师从金岳霖冯友兰等中国现代哲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冯契创造性地建构了中西马融合的“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其哲学创慧反映了时代精神,其著作曾受毛泽东主席推荐,其哲学成果提升了现当代中国哲学的水准,代表了20世纪八九年代中国大陆哲学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价值。杨国荣教授“具体的形而上学”思想是华东师大哲学学术传统的当代形态与创新成就,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


5.哲学专业为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教学平台?

哲学系为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而优秀的教学资源平台:(1)依托教育部特色专业、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点为支撑,目前哲学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4,目前该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上海市一流专业,正密切对标国家一流专业要求,着力提升专业内涵与建设质量。(2)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领航高校以及哲学专业入选上海市首批特色改革领航团队为支撑,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注重三全育人,凸显立德树人核心使命。(3)依托校内文史哲大类培养计划为支撑,在中文、历史等进行跨学科、交叉性培养,构筑博雅型知识基础。(4)依托现有的国际化交流机制,持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并行的国际化办学路线,既聘请了来自世界著名大学的知名哲学家作为兼职教授,开设密集型课程与专题研讨班,也大力支持学生赴海外短期访学、国际交换,构建了合理畅通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机制。


6.哲学专业为入选“强基计划”提供了什么样的科研训练平台?

哲学学科科研实力雄厚,为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们提供了一流的科研平台:第一,充分利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以及主办的CSSCI学术期刊《思想与文化》,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一流的科研训练平台、论文写作平台。第二,开拓利用以哲学学科奠基人冯契先生命名、经上海市委宣传部与我校共建的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将哲学人才培养与中国话语体系创新有机融合。第三,有效利用哲学系目前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以及各级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为依托,吸收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导师的项目研究之中,进行科研体验与学术训练。


7.哲学“强基计划”实施什么样的分阶段培养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强基计划采取分阶段式培养:(1)在一年级主要集中于文史哲大类培养与哲学视野开拓。(2)二年级主要集中于哲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着力于哲学史、哲学原理、哲学经典文献的阅读,将经典阅读当作专业课教学的基础,并注重逻辑思维训练,鼓励主动申报校级及以上科创项目。(3)三年级深化哲学基础知识学习,着力于问题意识培养、逻辑论证训练与理性分析问题能力,主动参加科研导师的项目研究,注重文献解读与分析能力。(4)四年级强化哲学写作训练,培生哲学素养与锻炼良好的“做哲学”的能力,即发现问题、解读文献、撰写综述、建构论证与回应质疑等方面的能力。

进入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大四阶段参加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工作小组考核,考核合格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符合条件者可以参加直博计划。


8.哲学专业“强基计划”的具体培养路径是什么?

哲学专业“强基计划”的理念落实与制度安排体现为四大培养路径:(1)导师制。哲学专业为入选的学生配备了一对一的全程指导教师,导师分为两种类型:学业导师与科研导师。特别是充分发挥各层次高级人才担任导师,确保导师制的含金量和实际效果。(2)小班化。学生将单独编班,采用通识型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给每位学生制定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能力要求”之间达成相互支撑和匹配的联系,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期限、课程选择、双创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3)研究型。重在培养未来从事学术研究的青年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致力于拓宽知识视野,铸造通识基础;强调逻辑思维,培育科学理性;搭建研究平台,强化学术训练。(4)国际化。对标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一流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既能反映世界哲学的进展与趋势,又传承中国优秀思想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注重以科研项目、密集型课程、研讨班、暑期短学期、系列读书会等形式带领学生接触世界哲学前沿。在政策与资源层面上鼓励和支持学生赴国外短期访学、互换交流与学术参访。


9.哲学专业“强基计划”的增补、宣讲与报名。

1)增补人数: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在2020年招生名额为15人,经全国高考提前批录取3名,拟增补12名。

2)选拔范围:在全校范围内,面向参加2020年高考的2020级新生。其中,公费师范生、艺体类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外语类保送生、第二学士学位等对于转专业有限定的学生除外。

3)宣讲时间:2020914日—2020920日(开学后第一周),具体宣讲活动详见后续院系安排。

4)宣讲方式:

 ①以哲学系、大夏书院为平台的专题宣讲;

 ②欢迎访问哲学系网站http://www.philo.ecnu.edu.cn/

 ③电话咨询:021-54342640  蔡老师、潘老师

 ④面询:闵行校区人文学院楼哲学系二楼教务办公室(周一到周五工作时间:8:30-17:00

5)报名时间:2020914日—920日(开学后第一周),按要求填写《哲学系强基计划增补申请表》。

6)申请表获取方式:点击文末附件下载;

7)选拔时间:2020921-25日(开学后第二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10. 哲学专业“强基计划”遴选机制。

1)遴选方式: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表,院系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的候选人发放面试通知。

2)面试方式: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工作小组组织5名专家进行面试。

3)录取方式:依照面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拟增补不超过12名本科生(含12名)进入哲学专业强基计划。

4)排名公示:拟录取名单在系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公示结束后将向学校上报录取名单。


11. 哲学专业“强基计划”退出机制。

强基班学生如有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一项或多项者,由哲学系强基计划工作小组进行审议,决定是否劝退到哲学专业普通班:

1)与哲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核心课不及格超过三门(含三门);

2)在大三学年秋季学期,未能通过由哲学系强基计划工作小组组织的综合考核。

3)严重违反学校纪律及法律法规(直接劝退)。

劝退后强基班空出的名额,亦接受报名增补。


12.联系方式。

哲学系强基计划工作负责人:潘斌;panbinhust@126.com;(02154342640

哲学系强基计划工作联系人:蔡彦如;yanru_nine@126.com;(02154342640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强基计划报名申请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