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高瑞泉教授与2021级新生聊系史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举办系史教育讲座

发布日期: 2021-09-17   浏览次数 189

202198日下午3点,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207教室,哲学系为入学不久的2021级新生们开展了系史教育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高瑞泉教授结合自己从求学至留校任教的学术经历,与百余位新生分享了哲学系的发展历程。

高瑞泉教授告诉大家,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虽然正式成立已经是1986年,但是其学科建制的源头却是建校之初的政教系的哲学专业。198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总名目下包含了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有点类似我们大家现在知道的PPE。事实上后来从政教系中分立出哲学系、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和一个庞大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从1950年代开始,冯契教授就在从事哲学教育和研究的过程中,养成了一支教学骨干队伍,为哲学系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冯契先生自身受教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中国顶流哲学家,继承中西哲学的传统学养又更进一步作出了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规模虽然不大,但是一开始就是既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的哲学系,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教学科研中,坚持“史”与“思”结合,融贯中、西、马,重视哲学理论的创新。

高瑞泉教授坦陈,哲学系的建立,是得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不过与现在的发展规模相比,尤其从物质条件的上看,又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师生的住宿状况、教学办公场所、图书资料的获取等等,用现在的标准看,都可以说还没有脱离匮乏状态。但是老师们对哲学研究的热情和同学们求知的渴望,都没有受到物质条件的束缚。就高瑞泉老师个人而言,像那一代大部分“老三届”一样,插队落户到农村度过了八年多的青春时光。这一段生活固然给了知识青年别样的锻炼,尤其是有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机会,但是个人的前途和社会的问题也始终纠缠在一起。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想读书而不得。高瑞泉教授回忆自己当时如何尽一切机会借阅各种书籍,虽然没有计划但是也初步涉猎了文史哲。拜改革开放的时代所赐,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破格录取他为中国哲学的研究生,得以有机会随冯契先生研习哲学。

一进学校他就被浓重而强烈的学习氛围所感染,虽然当时的物质条件简陋,但是师生们的精神是旺盛的,有着对哲学的一种很纯粹的热情。当时教室不够,晚自习的时候常常要抢座位;图书馆设施简陋,图书资源也有限,但总是座无虚席,同学们学习热情非常高,都在奋起直追,追求新知识,追求新思想。这样的氛围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智慧”的含义。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追求大写的真理;它从源头上是出于对现实的关切。对于现实中的问题追问到其根本,希望在“穷通”的层面上找到问题的解决,就会走向哲学。从哲学产生之初,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等伟大思想家,关切世界,关切现实,正是这种极其深切的关怀才造成了哲学的创造。另一方面,高教授指出哲学本质上是批判和反思的,哲学是第二序的思想。思想是一个过程,不满足于既有的知识而要推出到新的知识的过程。但是哲学与一般的思想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一味往前走,而是退一步去思考,是通过对原先思想的反思,来推进新思想。我们学习哲学的过程,就是了解到哲学是在各种哲学话语互相争论的过程中演化而来的。如果这个时代有各种思潮互相争鸣,那这个时代可能是孕育着创造力的时代。同时我们在学术研究中也要学会在各种不同的思想方案的讨论乃至争论中,作出理性的选择,而

是随波逐流。尤其不能简单盲目地的跟风随大流。只有那样,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路,通过研习哲学成就自己。

高教授给21级新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首先他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生涯中要有所得,除了学好课程之外,也要多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将在校所学与时代问题相联系。其次,建议本科同学们要“多读书”,不仅要专注于本专业的书籍,也不妨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同时提醒同学们最重要的是“读好书”,书籍浩如烟海,也要有所选择,各近其性情而成才;对于最经典的著述能熟读精读则最好不过。本科选择哲学专业的同学未必将来从事哲学工作,很可能从事实际工作,但是有过一段阅读哲学经典的生活,将会使大家终生受益。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高教授说,如果你们选择走哲学工作者的道路,那么先得明白:哲学的历史已经十分久远,作为一个学科有点古老。而哲学研究的学术之路可能充满着艰辛,即使是做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也可能要准备承受精神上的孤独感,所以需要有足够强劲的“心力”来支撑你做一个独特的研究课题。在技术上,尽早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围绕研究课题,从第一手材料出发阅读和思考;以研究课题为中心,来补充自己的知识存量。以此为基础,既始终保持现实感,又善于和同行交流,推动自己在哲学研习生涯中真有所得。

最后,高瑞泉教授祝愿21级的新生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收获满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实现自我,争取对社会有所贡献。



/蒋阳杨,图/漆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