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术之光  思远博士生交流论坛

哲学系举办第二十一期思远博士生学术交流论坛

发布日期: 2020-04-12   浏览次数 128

哲学系举办第二十一期思远博士生学术交流论坛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十一期思远博士生论坛于411日召开。本期论坛由于疫情原因,采用线上论坛的方式进行。本期思远论坛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孙亮教授作为点评嘉宾,由哲学系团学联博士生部部长杜春江主持。哲学系部分博士生参加此次论坛。

本期论坛从主题汇报、嘉宾点评和交流互动三个环节依次展开。首先发言的是2018级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朱光亚。他的论文题目是《存在与自由》,论文源于阿甘本的“例外状态”引发了关于“自由”的讨论。存在概念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它内在包含一般(一)与个别(多)的关系。对“一”的研究就是对真理的研究,在纯粹理性的意义上,真理催生科学,形成知识;对“多”的研究就是对民主的研究,在实践理性的意义上,民主催生自由,关联道德。实践理性和纯粹理性是统一的,所以“真”与“善”也是一体的。“真”是自由的合规律性,其指向是科学,“善”是自由的合目的性,其指向是道德,而“美”是自由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实质是科学与道德的同一。在这个意义上,求“真”就是求科学之“真”,求“善”就是求伦理之“善”,求“美”就是求品味之“美”。只有达到了“真”“善”“美”的统一,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第二位发言的是201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张吴奇。他的论文题目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对科学的历史性阐释》论文主要目的是对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概念展开讨论。通过对马克思同时代的科学发展情况与马克思对科学的态度立场的阐释引出马克思提出“唯一的科学”的理论初衷,从而揭示出“历史科学”在马克思早期思想进程中的实际地位与内在的历史性规定。

第三位发言的是201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荣新茹。他的论文题目是《超越黑格尔“伦理”与“道德”的张力》要内容为:“伦理”与“道德”在词源上具有相似性,在哲学发展史上也经常被混用,黑格尔是最早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的哲学家,他认为《精神现象学》中的“道德”是比“伦理”更高的环节,而《法哲学原理》中“伦理”是比“道德”更高的环节。鉴于此,在对黑格尔的这两部著作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其伦理、道德思想的演变逻辑:从“伦理”向“道德”的过渡体现的是个人主体地位的确立;从“道德”向“伦理”的进阶体现的是共同体中个人社会角色的多样化。二者结合起来勾勒出从伦理到道德再到伦理的逻辑谱系,而这一谱系可大致概括为从身份伦理到抽象道德再到角色伦理的内涵演变。

基于三篇论文的具体内容,孙亮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第一,从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向来说,阿甘本在进行哲学讨论时,其对于“自由”或者“善”等概念的讨论具有多重维度的特点。若是想要回应阿甘本的问题,不仅要从哲学的维度出发,也要考虑到政治、经济等多个维度。第二,从平时和写作中如何处理哲学原著方面来说,我们对于马克思的重要概念的研究一定要准确的掌握文本。尤其在谈到概念的内涵时,不仅要从文本出发,更要从该概念的母语词源以及当时当时的历史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同时,论文的写作当中也要注意文中的引证要为自己的论文服务。第三,从哲学论文写作本身来说,对于具体的核心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论述,在表达上要严格按照哲学论文写作的语言表达方式;论文的标题一定要能够做到概括论文的主旨,这也是对于博士论文的问题意识的考察;对于问题,不仅对以往的讨论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同时也要有自己的观点;在论证和引用上,要做到逻辑清晰。

在交流互动的环节中,博士生们就论文的写作发表、哲学原著的相关问题以及哲学学习当中的心得与孙教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文 杜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