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哲学系顺利举行2021年度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期答辩

发布日期: 2022-04-13   浏览次数 10

202246日星期三1300,哲学系举行了2021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和2021年度哲学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期检查答辩。十位项目负责人分别制作PPT并汇报了项目中期完成情况。刘梁剑老师、晋荣东老师、苟东锋老师、朱晶老师、徐竹老师、王韬洋老师、赵东明老师、蔡剑锋老师、张容南老师、张留华老师、郁锋老师、蔡蓁老师作为答辩评审老师出席并指导了本次答辩。本年度哲学系共有10个项目(7个校级培育项目、3个系级培育项目)参加了科创项目的中期答辩。

张浩成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重新探究家养动物(宠物)的道德地位——从一件染疫宠物处理事件谈起》目前翻译了《Ethics in Practice》中部分动物研究相关文献,发放并且分析了关于宠物是否应当拥有道德地位的调查问卷;后续计划从人对宠物的情感角度论证宠物是否具有道德地位和从宠物拥有的特殊社会关系出发,依据其特有义务论证应当赋予其相陪伴的权利。晋荣东老师建议问卷调查的时空条件变化应当给予相应的调整措施,张留华老师提出了调查问卷中应当考虑不同人群对“道德地位”一词的不同理解。

张子琪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后疫情时代影响公众健康行为与决策的因素探究》研究内容主要以中国公众为样本,针对不同人群,考察其健康知识水平,获取有关健康信息的渠道,信任对象等,研究公众所作有关健康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从哲学层面分析知识与行动之间的具体关系。项目完成了两篇文献评述和问题分析报告,设计并进行了以科学家和中国大众为对象的访谈及问卷。刘梁剑老师提出样本数量略少,蔡蓁老师希望负责人就知识分子的“知多行少”展开叙述。

邓希玮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从“传授知识”到“培育思维” ——儿童哲学视域下的跨学科教育实践模式新探》从调研、课件、测评、授课四个方面展示了已有成果,项目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跨学科教育实践现状与儿童哲学教育实践现状的调查报告、初高中跨学科儿童哲学课程设计、与华东师大教育与考试研究院合作设计了儿童哲学观察者测评表与促进者测评表、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设置了学生测评问卷等等。郁锋老师和蔡蓁老师建议不能只从哲学内容出发,应当联系哲学思维,可以联系洛克的白板说。

杜俊杰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地理师范培养计划“学科+逻辑思维”课程设计》不仅在理论分析方面进行了课标研读和教材分析,还进行了包括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在内的调研考察。目前,已经形成了“学科+逻辑思维”课程教学大纲的草稿,作为项目特色成果的雏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能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支持。张留华老师就项目为何以“地理师范“为切入口提出疑问,并期待这一项目能够为其他学科与逻辑思维的结合提供借鉴。

李梁怡然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关怀伦理视域下博物馆文化养老服务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从关怀伦理的角度,强调博物馆对老年人的关怀责任,考察博物馆提供相关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目前项目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完成了以老年参观者为对象的问卷调查,回收了226份有效问卷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接受文化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强,社会参与的热情较高;另外通过访谈和资料收集的方式得出了博物馆提供老年文化服务的难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解决这些难点上。晋荣东老师提出文化养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界定。

刘方舟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自媒体时代“虚拟自我”建构的意义与效应研究》以自媒体时代为关键背景,以哲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来源,研究“虚拟自我”的建构对其拥有者的意义和对自媒体时代社会本身的效应。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对于自媒体时代的界定、大学生“虚拟自我”建构及其社会关系所受影响的问卷结果分析报告和访谈报告;另外,项目在界定自媒体时代时,发现了此前立项时未能留意到的“公民新闻”这一核心内涵,后期将把“虚拟自我”构建的社会效应的研究重点与“公民新闻”相联系。刘梁剑老师认为除了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外,还需要第三个概念来统合二者;蔡剑锋老师肯定了项目就立项答辩的问题做了回应。

丁雨婷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网络热词争议及共识形成机制研究——以大学校园“躺平”争议事件为例》以复旦大学杨泽波教授的“躺平”言论事件为范例,立足社会调查,研究该如何提供一种既能维护网络言论自由又能促进言语交际实效的“论坛指南”,进而启发和引导讨论各方追求关于网络热词用法的共识。项目目前对Lionel Ruby的《Logic:An introduction》尚未有过中文译本的第一章进行了翻译,设计并分析了关于大学生对于“躺平一词语义争议”的调查问卷;下一步研究将形成一份简单可借鉴的“论坛指南”和关于网络热词正义及共识形成机制的论文。张容南老师和蔡剑锋老师提出了如何自下而上地提出共识机制。

施靖妍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以评价为核心的儿哲“一体化”建设可行性探究》认为评价是打通高校与基教的关键环节,评价尺度应在实践中产生,最终应用于实践。当前的成果包括可行性的内在逻辑论证与基于马院“思政一体化”的实践操作模板。除此之外,经过对宜川中学、华二紫竹和华师附小的调研,项目组总结出了目前儿童哲学在基教阶段的主要痛点。徐竹老师提出思政一体化是否一定是儿哲一体化的榜样和样板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古秀蓉老师也对项目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庄子妍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上海市佛教寺庙生死教育现状调研分析与建议——以玉佛寺觉群文教基金会为例》以上海市玉佛寺的生死教育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安宁疗护、开办生死教育讲座及招募疗愈志愿者等)进行调研、分析。目前项目采访了玉佛寺觉群文教基金会负责人并完成访谈稿,完成对玉佛寺觉群文教基金会安宁疗护师资班、生命教育零阶班的数据分析;下一步研究从后续访谈、横向比较和查阅生死教育优秀案例三个方面进行,并撰写论文。蔡剑锋老师提出要考虑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宗教和教育的关系,是否要对研究目标做一个调整;张容南老师提出参加培训班的人员是出于何种原因参加培训班,刘梁剑老师提出是否把生死教育换成生命教育要更好一些。

王雨萌同学负责的创新训练项目《心智哲学、艺术哲学与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电子游戏——以剧情向游戏为例》运用心智哲学、艺术哲学、文化研究理论,结合调研成果与具体案例,分析电子游戏对个人、社会与未来的影响。目前项目完成了一片电子游戏与心智哲学相结合的论文、一篇游戏哲学论文和一篇对普通游戏玩家的访谈稿;下一步计划写作一篇电子游戏与心智哲学、现象学相结合的论文,以及制作视觉小说游戏。刘梁剑老师建议将研究目标更集中一些;郁锋老师肯定了游戏哲学的研究的前沿性,但是认为研究的预期和目标是什么需要进一步阐述;徐竹老师提出要考虑所调用的思想资源在项目中是否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本次中期答辩顺利结束,充分体现了哲学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与学术素养,期待项目在后期的进行过程中能取得优异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