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哲学系举办第三十二期“思远”博士生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 2022-04-04   浏览次数 10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第三十二期“思远”博士生论坛于202232914点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朱承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博士生冒婉莹主持。论坛分为论文汇报和嘉宾点评两个环节。

冒婉莹汇报的论文为《暴人在位?论韩非的限君守道策略》。她认为,孔孟王道效法尧舜,君主与权势一体共生,皆出于仁义本位,君主受限于自发的道德耻感。对比孔孟仁政中的君主构想,韩非所主张的以严刑峻法施政于民的君主,则被斥责为专制暴政的肇始者。然而,韩非实际上将君主作为法治的首要对象,他以国乱之利害限君,以此使君主与权势相分离,并以法替代君主对权势的主导地位,君主欲得势就必须任法而行。韩非所说的势为自然之势,君主得势即是去其强力威势,而成为一虚静以待令的守道者,不可有任何逆道而动的行为。从韩非对君主所采取的限制策略上来看,正是以杜绝暴人在位为目标,其中使君主与权势分离而守中的主张,甚至潜含着废人治的现代政治意识。

蒋鑫汇报的论文为《天体浑圜而帝德审谛——郑学“六天”说的天道结构与义蕴》。他认为,郑玄“六天”说区分昊天上帝与太微五帝,前者是在天之天、天之本体;后者是在地之天、天之发用。昊天是浑天图式中的宇宙存在全体,幽隐无形的太虚元气。它非超越于一切具体存在者的实体化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本身。以诚为本性的天道(浑圜之一)不容已地自我形著、见象为对象化自我“大地”(分殊之二),而“五帝乃是昊天在大地上的区域性显现”。大地与五帝作为浑沌天体分化出的自我统一体内的他者“别体”,皆以“审谛”(分殊性)为其德性(规定性)。而作为“天地自然之鬼神”的五帝又是太一之天与万物的中介,对万物有直接的生成功德。人能效法天之德而非天之体,天道本体永远有超出人知行视域的幽隐区域。在郑君六天说中,天道呈现于幽明有无不同存在状态中的一体多层之丰富结构与义蕴,得到了最深切著明的揭示与展开。

于昊甬以《略论<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天下秩序观》为主题作了汇报。《老子河上公章句》(以下简称《河上注》)成书于两汉,是现存最早的完整注《老》之作。该著发挥了《老子》本有的政治性面向,将读者群体设定为在位之君、以“言理国”为思想主旨,并更加清晰地阐明了《老子》的天下秩序观。东周末年的“周礼秩序”是《河上注》“天下秩序”的现实原型,它在静态结构上主要由单一、整全的人主之天下与复数、多元的诸侯之国组成,并呈现出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天子之间战争频仍,以及人主之位面向诸侯开放流动的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河上注》围绕“圣人”建立起理想的“天下秩序”:圣人身为大国国君,在守道治国的同时,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从而赢得了诸国国君和百姓的归服、被推举为天下之主,也消弭了国与国的矛盾和纷争、使天下重归和平。《河上注》认为“天下主”的合法性取决于“道”,所以修道成德、依道为治,才是人君的唯一可欲之事。

对于三位同学的论文,朱承教授有针对性地展开专业的点评。他认为冒婉莹的论文论题很有新意,对传统的韩非评断的观点做了批判性的反思,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韩非对君主权利的限制。但是,需要再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在列举的对韩非主张的评断上,可能还不够全面,并且文中举出的例子不够具有典型性;二是文章最后的观点落在韩非的限君策略指向君主实施无为之治,这个结论还需要更完整的逻辑证明以及更充分的文本证据来证成。蒋鑫的文章文献运用丰富,论证充分扎实,进一步修改补充之处有二个方面:一要注意现代学术语言的运用,对古典文献要进得去,出得来,多注意现代研究成果,以提供和其他学人共同交流的前提;二要注重文献的引述与个人意见的表达的均衡,意见不要湮没于文献,排版上突出自己的个人论述。于昊甬的文章将零散的注释“集腋成裘”,较为成功地建立起了有关《河上注》“天下秩序”的观念系统,揭示了《河上注》政治面向。在后续的修改完善中,还需要注意考察《河上注》成书时的汉代历史背景,以明确其写作目的和问题意识;并且需要进一步说明圣人既是国君、又是天子的双重身份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主既要为治、又应无为才能使得“天下共归之”的矛盾。

点评结束后,博士生们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和讨论交流。


图文/梁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