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应奇教授导读以赛亚·伯林《自由论》

发布日期: 2019-11-25   浏览次数 796
 应奇教授导读以赛亚·伯林《自由论》

201911 13日下午一点,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涵芬楼,哲学系开展了关于“寻求自由与归属的平衡——以赛亚•伯林《自由论》”的导读活动。此次活动由学生联合会学术部副部长蔡添阳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应奇教授主讲。应教授对伯林《自由论》在中国学界的传播及其核心观点进行了梳理,并且借此话题来讨论政治哲学中的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批判理论之间的争论等当代问题,最终落实到第三种自由概念,以此深化我们对于自由与归属的平衡这个政治哲学主题的认识。

应奇教授首先向我们阐明,政治哲学是一种广泛的人文社会思想,从八十年代早期以来,就对公共领域和社会舆论有着整体的影响,对伯林的《自由论》的导读,要以这样的问题意识为背景。

接着,应教授从著作学说传播的脉络和影响入手,详细介绍了伯林学说在中国学界的传播和接受。甘阳在1988年和1989年分别发表了《自由的敌人:真善美的统一说》和《自由的理念:五四传统之缺阙面》,其中第一篇文章对应于伯林的价值多元论,第二篇阐发他的消极自由。自此,中国学界开始对伯林思想的传播和介绍,但是还没有在政治哲学层面激起广泛讨论,也没有在学界形成真正的影响和成果。

随后,应教授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一元论和多元论、自由与归属的平衡三个方面对伯林学说进行了 “字面讨论”。应教授认为自由理论必须讨论自由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道德心理学的问题是自由的内部问题;自由的价值是自由的外部问题。从内部来讲,由规范伦理学到道德心理学,对自主性概念提出新的理解。外部来讲回溯到伯林对自由和自由的价值的区分。应教授进一步指出,对伯林学说以及其他理论学说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强调要从根源和意义上来研究问题本身。他认为之所以要将两种自由的讨论引向第三种自由概念,就是为了把自由与归属的平衡这个政治哲学的总问题在具体化的同时加以深化,并以此为根基进一步整合自由平等主义的资源平等理论和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判断范式。

讲座最后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怎么看待保守主义的流行、价值多元论与消极自由是否必然发生冲突、伯林自由观如何运用到启蒙批判,以及自由观和浪漫主义的关系等,应教授也做了详细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陈惠婷,图/肖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