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袂开展2023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院长杨国荣教授著作《人与世界:以“事”观之》修订再版,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事哲学”的讨论。
“事哲学”等讨论阐扬中国哲学特质,
学界呼吁“重绘中国哲学镜像”
自晚清民国西学东渐以来,数代中国哲学研究者长期致力于探讨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以确立本土哲学的主体性。20世纪40年代,梁漱溟等学者提出中国重视“事”,而西方重视“物”,认为这是中西哲学的一大区别。近年来,赵汀阳、杨国荣等学者陆续推出以“事”概念为核心的元哲学著作,这一探索随着杨国荣《人与世界:以“事”观之》一书的修订再版,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事哲学”的讨论。
论者指出,从“事”这一简明的汉语哲学概念出发考察人和世界,超越了西方主流哲学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截然二分的框架,提供了一个整合事实与价值的综合视角,是汉语哲学研究的原创性贡献。除此之外,近年来还有“家哲学”“功夫哲学”“生生哲学”等系列讨论,都以中国本土概念立论,尝试为中国哲学寻找一条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主线脉络。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日趋鲜明的本土化进程中,这些有益的探索凸显出哲学界“重绘中国哲学镜像”、构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当代中国哲学的整体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国荣:《人与世界:以“事”观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版
2.洪澄:《事实与价值:以“事”观之——基于杨国荣和赵汀阳关于“事”的哲学思想》,《江海学刊》2023年第4期
3.苟东锋:《古今中西视域中的“事”哲学》,《哲学动态》2023年第10期
4.程乐松、李巍、朱承:《思想中国:重绘中国哲学镜像》,《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