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哲学系举办第三十期“思远“博士生论坛

发布日期: 2021-10-30   浏览次数 61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第三十期“思远”博士生论坛于102614点在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徐竹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哲学系博士生梁潆心主持。本次论坛分为论文汇报和嘉宾点评两个环节。

2019级外国哲学博士生奚润同学以《先天性、先验性与时性--论康德认识论中的“逻辑在先”》为题进行了论文汇报奚润同学依据康德的观点,阐述了人类的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细致分析了《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关于人类感性知性,理性的逻辑最后,奚润认为康德关于人类的认识活动不是先从感性到知性,再由知性到理性按照时间秩序推进的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在时间上具有等时性。

2019级外国哲学博士生罗涛同学作了题目为《两种不同版本的关怀:儒家和女性主义》的汇报。文章从李晨阳发表的论文谈起,阐述了儒家仁学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异同之比较的问题,并对李晨阳关于“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广义的关怀伦理问题和学界其他学者持反对意见的观点之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罗涛认为,除李晨阳和学界其他学者之论问题之外,还存在两个差异:其一,儒家是基于角色的关怀,而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则是基于关系的关怀;其二,儒家的忠恕之道和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义务的适用的范围也不尽相同。

2020级外国哲学博士生王婷同学以《论利己动机对正义原则的约束》为题进行了论文汇报。王婷同学首先提出正义的原则本身是否会受到现实可行性的约束?并认为此问题是当代正义的理想理论与非理想理论之争的关键。她谈到,能否构成正义原则可行性约束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人的动机状况(人是否是自私的)。汇报论文通过考察正义原则与人的动机状况之间的关系,试图论证人的动机状况不仅仅会影响到正义原则的应用,而且会影响到正义原则的内容本身,也就是会影响到正义原则要求的高低。

徐竹老师针对汇报论文逐一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徐老师指出,奚润同学的论文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抓住时间和逻辑顺序,在论文阐释过程中,要有方向性,找到要批判的靶子,有的放矢;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从教学的内容层面来进行论文创作,学术论文要深挖细究,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徐老师指出,罗涛的论文较为中规中矩,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思路较为清晰,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和想要挖掘的角度;但文章内容还需要再细化,对女性主义和关怀伦理学还需进一步界定,在规范与自然的关系上需再斟酌思考,使目标更明确,以更好推动问题发展。徐老师认为王婷的论文完成度较高,阐释较为清晰;并指出论文首先对问题进行了界定和限定,且论证建立在界定和限定之上,避免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文章的题目可以再深化一下,文章的论述重点可以在题目中更凸显一些,对文章后半部分再进一步加强;建议在论文写作中,对论文展开部分可以适当扩展,以使论文空间更合理。

点评结束后,徐老师和同学们还针对论文写作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张威威

/梁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