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思远博士生论坛第二十五期

发布日期: 2020-11-10   浏览次数 300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第二十五期“思远”博士生论坛于11月9日上午在人文楼2102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张娅老师担任点评嘉宾,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潘斌教授担任主持。本次论坛分为论文汇报、嘉宾点评两个环节。

 


在论文汇报环节,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博士生陈德升汇报了其论文《“新图灵测试”与意识建模的神经哲学探微》。陈德升同学谈到,随着神经科学的飞跃式发展,图灵测试遭到了塞尔、克里克、埃德尔曼等人的质疑,因此,人工智能研究遭到了挑战: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陈德升同学在对科赫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后指出,在科赫那里智能等于有意识。他认为,科赫在对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塑造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观,并在整合信息理论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图灵测试。陈德升同学进一步强调,在对人工智能意识研究现状的诊断中,科赫得出了悲观的结论:人的意识的独特之处在于对信息的高度整合,而目前的人工智能尚不具备人的意识,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科赫又抱有乐观的态度,并为人工智能的意识建模提供了蓝图。

 




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生蒋周伟同学以《从断裂的“游戏”到圆融的“结构”——略论罗姆巴赫对芬克的超越》为题进行了论文汇报。蒋周伟同学认为,芬克作为罗姆巴赫的导师,他们之间的思想关联因为罗姆巴赫对芬克少有专题性的评价而不被关注,但是,罗姆巴赫在1988年版《论问题的起源与本质》的后记中声明了芬克是在罗姆巴赫之前,仅次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开路者。在文中蒋周伟同学围绕芬克的游戏之思和罗姆巴赫的结构存在论,来探寻罗姆巴赫在何处超越了芬克。他认为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结构的游戏贯通了人与世界各自的游戏,也贯通了人自身游戏的断裂处;第二,罗姆巴赫超越了芬克那里程度较轻的存在论差异,而成为彻底的存在论;第三,罗姆巴赫的结构游戏比芬克的游戏更加周密地关注到游戏的秩序和安置外在目的的存在位置。由此,蒋周伟同学强调,从根本上而言,罗姆巴赫更圆融的游戏是因为它不仅游戏着万物,也游戏着自身,结构的游戏更加的灵活、活泼、更具有创造性。


在嘉宾点评环节,张娅老师从论文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两位博士生的论文作了细致、深入的点评。总的来说,张老师认为,两位同学的论文选题角度都具有吸引力,但是问题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具体从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上来看,张老师强调,要写作一篇合格的或者优秀的学术论文,首先,要注意避免过多文献综述式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其次,要注意区分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写作方式的差异;最后,张老师从作为一名编辑的角度特别指出,在注重论文内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论文形式等方面的细节问题,例如:文中的逻辑用词是否得当,脚注、参考文献的格式前后要保持一致,要合理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张老师精彩的点评对各位博士生未来的科研创作提供了借鉴。


 

/文 荣新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