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哲学阅读季  研究生学术论坛

哲学系顺利召开第五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 2017-06-12   浏览次数 114

    华师大哲学系第五届博士生论坛于6月8日上午九点在人文楼5303室顺利开幕。本次学术论坛秉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精神,以提升博士生的学术能力与对时代问题的责任感为宗旨,为进一步激发博士生的学术探究与论文写作,促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承办。

    哲学系系主任陈立新教授、青年长江陈赟教授、哲学系副系主任潘斌副教授、哲学系党委副书记武娟老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师大等高校的博士生们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哲学系博士张磊主持。

    陈立新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陈教授首先对参与本次论坛的博士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也期待不同的学术传统在此能够碰撞出理论创新的热忱与智慧的交锋。他首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基本情况。本次论坛以“哲学与现时代的精神”为主题,意在增进博士生对时代问题的敏感度与使命感,同时亦将为中国的现代性研究与现代化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思想力量。论坛共收到校内外博士生论文65篇,其中外校论文43篇;经过专家老师的审阅,共评选出38篇优秀论文,分为四个分论坛进行交流。他还对哲学如何在当代出场的问题作了精彩地论述。他认为以往哲学往往与现实具有某种疏离感,而哲学的安身立命之基应该是回到生活现实。因为哲学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重大的理论问题总来源于现实生活,任何重大现实问题都蕴含着重大理论问题。哲学首先需要回到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思维。从我们面临的处境来看,这是一个资本原则大行其道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类需要驯服资本,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当今的哲学研究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可以就此形成“主动设置议题”、“形成标识性概念”;开展富有内容和前景的哲学学术研究。

开幕式后,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哲学系教授陈赟作了题为《庖丁解牛及其现代意义》的主题演讲。陈教授首先就演讲主题的选题作了说明,其次从庖丁解牛中养生主的“生”作为切入点,来论述庖丁解牛及其现代意义。他认为“生”是超越了笛卡尔的西方近代身心二元分立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概念。以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作为主体,论述其对现代的启示。他从道技关系“无厚”与“有间”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了道技关系。他认为,庖丁解牛的关键在于由“”,”辅“”。具体而言,道技关系包括其解牛十九年,所历境界有三——“所见无非牛”、“目无全牛”官知止而神欲行”状态下的“更无牛”,可谓其解牛之道的三部曲,其中三年与十九年之数,含有小成与大成之意。其次从“无厚”与“有间”的关系来看,就更普遍的意义上而言,庖丁解牛的道便在“无厚有间”与“游刃有余”上,“无厚”之道是开启“无间”“间”的关键,“余”则象征着一种超出“”而直达“德”、超越“人”而直达“天”的更高生命形态。这是实现从“生有涯而知无限”“知有涯而生无限”的转变之关键。 

陈老师的演讲形式上生动活泼,内容上体现了深厚的学术素养,给予参会博士生以重要思考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