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术之光  思远博士生交流论坛

哲学系举办第七期“思远”博士生学术交流论坛

发布日期: 2018-03-28   浏览次数 288

 2018326日上午9点,第七期“思远”博士生学术交流论坛在图书馆A512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特邀《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陈徽教授为点评嘉宾,由15级硕士生文杰主持,系党委副书记武娟老师和诸位博士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分为四个环节:经验分享、主题报告、提问交流和嘉宾点评。

论坛经验分享环节嘉宾为我系博士生张腾宇。他的《<老子>“小国寡民”之义辨正》一文在《哲学研究》2017年第12期发表。他围绕如何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两大问题,从学术资源推介、师友写作经验、自身写作心得三方面同与会博士生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他指出,学术论文撰写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并注重对论点的严密论证;在论文初学阶段,可模仿名家名作,琢磨其研究方法与论证过程;在论文初稿写好后,可利用“思远”论坛等方式,积极征求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并进行修改;通过对论文的反复“打磨”,在将论文格式调整到拟投刊物已发论文的样式后进行投稿。武老师对张腾宇的发言表示赞同并强调,论文创作非一日之功,在平时就应多练笔、多交流,且要善于捕捉日常阅读中的思想火花。陈徽教授也同意上述建议,他认为一名优秀的人文工作者需要保持笔耕不辍。

 

随后,博士生李贤聪以《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宗教人才培养工作——以上海为例》为题做了报告。报告论述了宗教中国化与宗教人才培养间的关系,及上海宗教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验,并以上海为例,指出当前宗教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如何结合实际以加强宗教人才培养做出思考。

博士生卢山以《孟子“心”的概念——<孟子·公孙丑上>为中心的考察》为题做了报告。作者认为,孟子“心”的概念是一个以“心志”为主导,知情意三者相互作用的“言—志(心)—气”的稳定结构,由此可以发现孟子“不动心”的秘密所在。

博士生欧阳资沛以《天道秩序下的消极自由——对老子政治自由的一种解读》为题做了汇报。作者认为,老子在“天道”秩序下提出“无为而治”,其政治自由思想与以赛亚·柏林提出的“消极自由”概念有相通之处。论文汇报结束后,在场的博士生们就各自的问题与三位报告者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最后,陈徽教授从学术论文写作的角度对三位博士生的论文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点评。陈教授指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从标题到注脚,每一细节都需要反复地琢磨与推敲。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标题指向明确、望“文知义,摘要言简意赅,正文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引文格式正确,标点符号运用准确。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本次论坛圆满结束!(文/文杰、张腾宇,图/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