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风采

华东师大哲学系博士留学生Tatsiana Silantsyeva在重要英文刊物上发文

发布日期: 2016-08-21   浏览次数 193

       

       近日,华东师大哲学系博士留学生Tatsiana SilantsyevaTanya,达尼娅)在中国哲学研究重要英文杂志Dao: A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Vol.15, Issue 3, 2016)发表论文“表达三要素和感觉的四种悖论:从德勒兹解读《道德经》开篇两句”(The Triads of Expressionand the Four Paradoxes of Sense: A Deleuzean Reading of the Two OpeningAphorisms of the Dao De Jing),为华东师大哲学系的科研国际化做出了贡献。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A & HCI来源期刊,是英语世界发表中国哲学研究,以及中国哲学与世界上其他哲学传统之比较研究高水平论文的重要阵地,在海内外学界享有盛誉。

  达尼娅来自白俄罗斯,2010年在华东师大获得语言学硕士学位之后,开始师从杨国荣教授研究中国哲学。她在写作硕士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就认知语言学而言,俄语与汉语在句法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她的博士论文要把比较句法学和认知语言学带入到中国哲学与比较哲学的研究领域中,对《道德经》和表达的哲学问题展开交叉研究。

  作为博士论文写作的阶段性成果,“表达三要素和感觉的四种悖论”根据德勒兹对表达性的分析,通过比较道家与德勒兹所阐发的斯宾诺莎表现主义而展开论证。《道德经》开篇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蕴含了表达三要素发生差异化的双重运动,以及德勒兹所讲的语言表达必然伴随的四种悖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也是道家所提出的核心哲学问题。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它们并非消极的被褫夺状态;相反,我们应将其置于天然具有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差异化运动之中加以理解。语言参与不是做出区分,而是积极投入到不确定的思想之中去。表现自身的东西及其语言表达之间的不平衡已经预先决定了这种积极投入。论文无意对“道”、“名”进行哲学诠释,而是要初步探讨表达和感觉概念的作用和意义,看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书写所究竟具有何种积极能力,使得它所成就的独特文本能够持续不断地重新进入哲学讨论。

(钟翠琴译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