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风采

哲学系本科生科创项目中期和结项答辩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 2017-04-05   浏览次数 426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本科生学术活动的指导,促进项目之间的交流,我系于2017年3月22日下午2:30—5:30在2102会议室举行了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的答辩检查工作。

   参加本次答辩的项目有:2016年度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的结项答辩——接受答辩的是我系吴丹迪同学负责的“关于上海地区读书会发展状况的实践性调查”。2016年度校级“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的中期答辩——接受答辩的有我系朱灵熠同学负责的“本科生转专业的影响因素及成功率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李月华同学负责的“对新世纪以来土家族民族身份认同感变化的调查——以重庆石柱、酉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周念月同学负责的“理科大学生通识教育中哲学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及徐子扬同学负责的“以读书会为例,探究社群经济的可持续运营方式”。

 

    2016年度哲学系“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的中期答辩,接受答辩的有郑鹤杨同学负责的“自媒体社会责任的实证性研究——以上海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为例”;李欢同学负责的“大学生二手书市场交易分析及探索——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吴丹迪同学负责的“高校学术类社团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部分高校为例”以及杨阳同学负责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机器的意向性与伦理学困境”。  

由于学校教务处以及本系对本科生科创活动的支持,本次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及项目的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答辩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均悉数到场;和去年相比,参与小组数量翻了一番,参与学生的数量更是增加了两倍多。

 本次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如下:系主任陈立新教授、副系主任中国哲学教研室刘梁剑教授、伦理学教研室葛四友教授、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潘斌副教授、马克思主义教研室蔡剑锋讲师以及科学哲学教研室郁锋讲师,可谓哲学各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本次答辩由中国哲学教研室苟东锋副教授主持,在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他介绍了本次答辩的基本流程,随后便将话筒交给了课题的负责人们。报告的顺序依次为上创结项答辩、校创中期答辩、系创中期答辩。

   首先进行答辩的是吴丹迪同学,她准备的报告内容极为详实,单从PPT的内容量来看就知道他们小组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到项目中。答辩委员会规定的时间为5分钟,但庞大的信息量却远远超出了时间所允许的陈述量。葛四友教授是我系学识渊博、态度认真的老师,他曾经担任过上海市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决赛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葛教授出于他一贯的认真谨严的作风提醒吴丹迪已经超出了规定的时间,并亲切地告诫各位报告人如果在决赛场上超出规定的时间,将没有延长报告时间的机会,因而希望各位报告人遵守规定时间。吴丹迪同学用心聆听了葛教授的建议,并不时地提出问题。最后,吴丹迪同学虚心接受教授的教导,以最快的速度、提纲擎领地完成了半部分的汇报。

  

之后的小组汇报都吸取教训,为自己的报告进行提要式地概括,以便委员会的老师们能够更好地领会到项目的特色所在。

 在整个答辩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认真地听取学生的汇报,并在汇报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提问,还积极地对项目的实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系主任陈立新教授坐在汇报者的正对面,他总是面带微笑地注视着汇报者。副系主任刘梁剑教授总是以关心体贴的语调对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蔡剑锋老师是具有丰富社会经历的老师,每位同学汇报结束后几乎都能见到他对学生的项目提出改进的建议,他用多年的项目指导的经验以及丰富的政策解读能力指出项目中的关键不足。潘斌副教授总是在其他老师都说完之后不失时宜地提出精到的问题。郁锋老师则充分地发挥了他的专业特长,对杨阳小组的人工智能相关的材料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并怀抱着学者的严谨,逐字逐句地为他们修改了答辩报告。

 在持续三小时的答辩结束后,苟东锋老师邀请评审专家对各组项目的答辩情况进行最终评估。据悉,答辩结果将在近期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