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术之光  冯契智慧讲坛

吴根友教授来哲学系作“章学诚的道论与历史”的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 2016-05-26   浏览次数 391

         2016519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人文楼哲学系2102会议室兰心哲学社和哲学系研究生会联合举办了“冯契智慧讲坛第三十期讲”。此次讲坛邀请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作了题为“”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高瑞泉教授主持,哲学系教师和研究生们聆听了此次讲座。

吴教授首先对章学诚“道论”的思想轮廓进行了概述,章学诚按照阐明道源、推定道体、辨明道器关系的步骤试图为当时的文史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其卓识创见在于提出了“六经皆器”的观点,提供了前人所没有的新思想。

吴教授认为,要理解章学诚的“道论”思想,首先要理解其“天论”思想了解章学诚对“天论”的态度。章学诚的“三人居室而成道”的观点不是经过历史考察得出的,而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分工,因分工产生均平秩序,为了维持均平秩序又要推举年长者维持均平,因而又形成长幼尊卑等级,这样就完美的从人道自身的内在需求和内在逻辑规定了人道。

在道器关系问题上,吴教授认为,我们应该着眼于章学诚的“道不离器”“六经皆器”的命题。章学诚从变化发展的角度论“道”的思想,并认为“事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揭示道应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含义,同时回应宋明理学的缺点“离器而言道”。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器”的命题,其重心不在于讨论道器复杂关系,而只借此阐述经与史的关系。吴教授还特别分析了章学诚之所以会认为道器分离的四个原因:其一,政治自身变化,圣王隐没;其二,圣王隐没之后,各大学派的分裂;其三,儒家内部的分派;其四,学科分治。

接着,吴根友教授谈到章学诚经史观的新内涵。章学诚试图以他理解的史学来取代经学,从历史学的时间维度与先王之政典的角度重新诠释中国学问系统,蕴含着“以史学经也”的思想内容。吴教授还认为,可以从广义的历史记载的“史”、先王制政典的“六经”和“史学经世”三个方面理解“六经皆史”的时代新意,取消了文史哲的学科分类,依据历史具体条件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以追求大道,把史学研究和当事之物结合。

最后,吴根友教授还讲到道公与学私以及章学诚的学术理想问题。吴教授认为,章学诚反对以一家一派来囊括人类至公大道的观点,认为各家均能得道之一偏,这体现出章学诚宽容的学术倾向和以真理为目标的学术价值理想。

讲座结束后,高瑞泉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回应了吴教授的观点,充分肯定了章学诚的“道论”思想,认为从中国传统学术内部固有的观念出发,清代乾嘉学术时期的哲学形上学追求“道本论”其源流可以追溯到前代分别以理、以心、以气为核心概念的思想,通过回归先秦儒家的方式, 超越宋明理学的思想框架, 努力实现了哲学上的突破与创新。

通过参与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明晰了乾嘉时代的哲学追求, 区分了乾嘉时代的哲学形态与宋明理学哲学形态的不同,也了解中国传统哲学道论思想的变化,认识到乾嘉时代哲学方法论变化的形上学基础,收获颇丰。(裴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