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青年学术沙龙| 特殊能力知识

发布日期: 2019-11-14   浏览次数 508
 特殊能力知识

哲学青年学术沙龙(118日)

 

2019118日上午,一场题为“特殊能力知识”的青年学术沙龙在哲学系举行。云南大学哲学系张小星副研究员应邀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上海纽约大学滕璐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黄远帆博士作了评论,哲学系徐竹副教授主持了此次沙龙。哲学系郁振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勇副教授和李主斌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球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方红庆副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约20多人参与了学术沙龙。此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报编辑部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

 

张小星老师首先介绍了命题知识和能力知识的区分,在回顾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的争论之后,指出当前的讨论集中于“普遍能力知识”(general knowledge-how)。他提出存在特殊能力知识(specific knowledge-how),解释了特殊能力知识和特殊能力的关系,并考察了考察特殊能力知识和能力知识本质(the nature of knowing-how )间的关联。

张老师指出,命题知识涉及理性的命题态度(如:知道2+2=4),能力知识涉及主体和现实间的实践关系(如:知道怎么骑车)。理智主义认为能力知识是命题知识的一种,反理智主义认为不是。理智主义认为能力对能力知识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反理智主义则认为能力知识的本质是一种能力。张老师认为二者的争论都集中在“普遍能力知识”,其关键点是“即使S在时刻T因为某种限制不能做Z,也不影响S普遍知道如何做Z”。

特殊能力知识是指行动者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中知道完成目标的方法或程序。张老师认为不应把特殊能力知识和普遍能力知识的“运用”相混淆,普遍知识不一定蕴涵特殊能力知识,特殊能力知识未必构成相应的普遍能力知识。此外,特殊能力知识也不等于特殊能力,前者可以外包,后者则不能。最后,张老师介绍了特殊能力知识对能力知识概念的两个影响:1.适用于能力知识的本质特征,未必适用于特殊能力知识。例如,威廉姆森等人认为能力对能力知识不必要,但特殊能力知识似乎离不开相应的能力。2.普遍能力知识与环境运气相容,特殊能力知识却未必,因此也可能被盖梯尔化。

张小星老师的报告结束后,评论人与在场参与的老师和部分同学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感到从这样深入细致的学术争论中受益良多。

 

 

图文:邱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