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何为孔子的一贯之道 ——冯契智慧讲坛第32讲暨书香年华讲座第12讲

发布日期: 2014-12-12   浏览次数 463

20141210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与校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冯契智慧讲坛第32讲暨书香年华讲座第12讲在闵行校区图书馆裙楼一楼报告厅开讲,浙江大学求实特聘教授董平先生为我们带来《何为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刘梁剑副教授主持。 

董平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孔子曾两次向弟子提出“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一次向子贡,一次向曾子),并向我们介绍了以程朱学派、陆王学派和浙东学派这三派为代表的古今学者对孔子“一以贯之”的“道”的不同理解和阐释,进而董教授表明了自己的对孔子一贯之道的理解:赞同曾子“忠恕而已”的解读。

接着,董教授通过抽丝剥茧式的论述,层层分析指出:生活在“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子认识到以“天道”为理论基础的作为“人道”体现和制度规范的“礼”的重要性,并以之为终身的追求,致力于重建心灵的秩序。董教授进一步指出,“仁”即是“天道”赋予人的,为孔子所推崇的人的一种内在的心灵状态。

然后,董教授分别阐述了“忠”和“恕”对于“仁”的重要作用:“忠”是意识到“仁”的方法。“忠”的本意是“中心”,即正心。让言行符合中正之体的“仁”的方法即是反思,“省”、“自讼”。而“恕”则是实践“仁”的方式。“恕”的本意是“如心”,它是建立在公共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推己及人。因此,董平教授认为,正是通过内心的“忠”和行动的“恕”,人得以“克己复礼”,从而使“天道”赋予我们的“仁”得到彰显和实现、使“人道”价值得以回归。也正因此董平教授认为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体现着“仁”和遵循着“礼”的“忠恕”之道。

整场讲座董平教授引经据典,循循善诱,通过对经典的独到解释,的引领学生走进孔子的一贯之道的世界。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董教授热心答疑。他援引古今中西,以透彻独到而又清晰易懂的讲解方式让我们体会到孔子一贯之道的伟大之处和中国儒家文化的巨大魅力,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哲思飞扬,智慧翱翔,我们的心灵受到了进一步的陶冶与净化,我们的精神也得到了较大提升。通过听这一次讲座,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孔子的一贯之道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体悟、感受和践行它的过程中。

撰稿人:刘继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