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

您的位置: 首页  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  纪念文章

冯契与冯契学派——方克立教授忆冯契

发布日期: 2015-06-16   浏览次数 487

冯契与冯契学派

——方克立教授忆冯契

 

题记:非常希望把冯契学派这面旗帜高举起来,这对于推动冯契哲学的研究具有重大作用。今天,我们应该要有学派自觉,学统自信。

——方克立

 

由于望京一带有点偏远,几经辗转,等赶到与方先生约定的地点——中国社科院办公室时,已然迟到了。推开门,迎面而来的是方先生的笑容和问候,这才冲退了心中的慌乱与歉疚,顿时平静。方先生一身清素,精神矍铄,尽管银发满头,却实在看不出是76岁的老者,最多不过67岁罢了。四面书籍中,方先生时而幽默地侃侃而谈起来。

渐识冯契先生

与冯先生的初次接触,是在1981年在杭州召开的宋明理学讨论会上,当时感觉冯先生很有思想,态度平和,语言平实。之后陆陆续续地在一些有关中国哲学史的会议上见到他。当时,方先生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介小青年,而冯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教授,对于前辈学者,心存敬畏,却不敢亲近。

直到1986年,由丁祯彦老师陪同,登门拜访看望冯先生,这算是“第一次亲密接触了”,这才切身体会到冯先生平易近人,有忠厚长者之风。后来听说冯先生85年退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时,推荐他作为新一任成员的人选,方先生真是有些出乎意料。因为他与冯先生年龄相差23岁,这23年间,在中国哲学界,还有很多有能力、有潜力的学者,包括冯先生自己的学生。并且,冯先生从未向他提及此事。冯先生这一不限门户之举和知遇之恩,一直让方先生铭感于心。

让方先生铭感和难忘的,还有一件事儿,那是1988年,方先生的爱人想回上海工作,这样,方先生作为家属,也需调至上海工作。其爱人毕业于上海女中,读书时,校长正是冯先生的爱人。冯先生得知此事后,让其学生陈卫平告诉方先生,希望他来华东师大工作。至于住房,冯先生做了很多工作,并与当时的袁运开校长谈妥。后来因为档案等原因未能成行,但冯先生的赏识与热心却让方先生终身难忘。

倡言冯契学派

方先生说,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前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学派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百家争鸣是学术文化发展的规律。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名等诸子蜂起,成就了我们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中间写了那么多学案,正是一个个以案主为中心的学派,除了主要记载论述案主思想之外,还有师承、家学、弟子门人、学侣、同调、讲友、交游等等,弟子中有亲炙弟子、私淑弟子、再传弟子、三传弟子等,形成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学术主张、有某种学术传承关系的学术群体,这就是学派现象。之所以说学派现象是好事,是因为不同学派互相交流,可以促进学术发展。宋明理学正是由于濂洛关闽、湘学、江西之学、浙东学派等不同学派的交流和交锋,才促进了当时学术的发展与繁荣。

在今天的中国思想界,有没有学派现象呢?当然有。五四以后形成三大思潮,现代新儒家学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和马克思主义派。马克思主义学派中还可以有不同学派。比如著名的侯外庐学派。思想史中间,最近还有文章写南开大学的刘泽华,去年《文史哲》第4期,有3万字的文章,河南大学李振宏写了刘泽华学派(王权主义学派),写了刘先生的思想还有其四个弟子的思想。在政治思想领域、在经济学领域都有学派。在中国哲学界也有学派,但是事实上,我们今天对这个问题重视得不够,提倡得也不够。有的人地位很高、名声很大,但是不具备学术传承的条件,例如冯友兰先生。现在说冯友兰学派有什么传承,主要是时代的变化。熊十力的传承在港台,如唐君毅、徐复观等。像张岱年先生“天人新论”的哲学体系,他的综合创新文化观影响很大,可以创立综合创新文化学派。

学派所以能成为学派,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其一,要有开宗立派之人物,有其独特的创造。其二,学术团体要有比较明确的学术宗旨,成员对此宗旨有认同,认同开创者基本的理论观点、方向、学理、学说和学风。其三,要有学术传承。学术传承中应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学生要发扬老师的学说、学理。学术传承中也会有分化。其四,学派还应有相对稳定的学术基地或中心,例如古代的书院、现代的研究所等。学派还应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学术思想是可以交流的,不同的学术思想、学风可以交融在一起。

而冯契学派具备这些条件。首先,冯契先生作为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有很高的学问、人格、道德和文章。中国大陆其他的创造性哲学家,在哲学体系的宏大、完整、创造性、学术传承方面很难与冯契相比较。冯契先生的哲学对同辈学者也有很大的影响,是中国哲学的中坚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学派,坚持马克思哲学观和哲学史观的学者也是冯契先生的学友。其次,学术传承方面,冯先生至少有两代传人,一代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冯先生亲自带的弟子,他们涉及的面也很广,不只是中国哲学,还有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科技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弟子们也不只在华东师大,上海各个高校和社科院都有,还有弟子在外省。还有一代是弟子们带出来的学生,即再传弟子。再则,华东师大哲学系是冯契学派的学术基地,上海师大、上海社科院也是。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到冯契学派的学理、学说和学风的影响。冯先生的影响不仅在国内,还有国际影响。95年去波士顿参加第九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会上决定在韩国举行的第十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上设专场讨论冯契先生和牟宗三先生的思想。十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冯契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讨论会,美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甚至台湾的一些学者都参与其中,也显示了他的国际影响。有些在美国的一些学者,像林同奇、杜维明、成中英他们都很推崇冯契先生。所以明年冯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非常希望把冯契学派这面旗帜高举起来,当然,前期要很好地做些准备,比如说搜集所有冯先生的资料、组织编写冯契先生的年谱、传记这些工作。

建言冯契哲学研究会

方先生还建议,值明年召开冯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大会之际,成立全国性的冯契哲学研究会,这对于推动冯契哲学的研究具有重大作用。他还举例说,张岱年、任继愈先生逝世以后也成立了研究会。河北师大专门成立了“二张研究中心”,“二张”即张申府、张岱年两位先生。开了两次大会,一次是以张申府先生为对象的,一次是以张岱年先生为主的,出了两本研究集刊,而且建立了“二张”研究的网站,这样,研究工作得到各方面支持,比较容易全面展开,对思想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冯先生已经去世快二十年了,希望以华东师大为中心,成立全国性的冯契哲学研究会。冯契哲学融通中西,涉及领域更为宽广,要说传承也更加深厚。可以参考张岱年研究会,成立之后挂靠在中国哲学下面,作为二级学科。相信这个研究会成立之后在将来会大有作为,对冯契先生的研究、中国哲学的研究甚至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呼吁学派自觉与学统自信

记得十年前,就是冯先生诞辰90周年,华东师大召开了一个国际性的会议,题目是“冯契与21世纪的中国哲学”,方先生没参加,但是看了报道,其中有篇报道讲哲学系的“尴尬处境”:招不到第一志愿的考生;找工作不是那么顺利,甚至在会上讨论哲学系应不应该停招本科生。这让人觉得有点“郁闷”。去年看到陈卫平老师在华东师大2013级的毕业典礼上讲话,“我们华东师大哲学系的学生,应该有学统自信,冯契先生是我们华东师大的奠基人,有了这个,我们和当今任何一所大学的哲学系相比毫不逊色。”方先生说,他非常认同这句话。“哲学系办的好不好,是要看它是不是有一流的哲学家,我们华东师大就有冯契先生,这谁敢说不是一流的哲学家!最近60年有没有成就比冯契先生更高的哲学家呢?我认为是没有,这是哲学界公认的。”这是陈老师的原话。按这个意义讲,华东师大哲学系是当今中国最优秀的。陈老师还说,“华东师大哲学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研究学者,冯门学派正在当今中国哲学界崛起”。方先生觉得这也是事实,非常赞成。“所以今天我认为,我们要讲冯契先生,也要讲冯契学派,我们今天应该要有学派自觉,学统自信。”方先生说。

方先生觉得,华东师大有冯契先生这样一个“大家”,在这里工作了40多年,这个财富非常的难得,这个财富不只是冯先生的哲学,更有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同时又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冯先生这代人从“文革”中走过来,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不用说老先生,方先生这代人都受到过影响,在人大的时候带过“高帽子”,被视为“修正主义的黑苗子”。所以说冯先生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只是学习冯先生的哲学与思想,更要传承冯先生的精神与品格。“有这样一位老师,那真是最大的福气!”方先生感概地说。

 

方克立简介:19386月生。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留校任教,后调入南开大学,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校研究生院副院长。1994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会长,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国际中国哲学学会驻大陆代表。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撰稿:方金奇